——英雄和英雄主义是强军文化的旗帜。陈先义的《捍卫我们的英雄》、徐贵祥的《遍地英雄下夕烟》已经把这个问题说得很清楚,不赘。 ——创新是强军文化的生命。越是胜利之师越容易沉醉于昔日的辉煌,而看不到时代的变迁,最后身败名裂,贻笑后世。二战中的法军如此,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中的伊军如此,古今中外大大小小的例子不胜枚举。中国军队如果不加快创新的步伐,规律是不会让谁例外的。对此,刘亚洲的《走出甲午迎接变革再创辉煌》、柳建伟的《从十面埋伏中突出重围》、柯大文的《破解“李约瑟之问”》、戴旭的《走在战争前面》、郭高民的《文化无界与战争无界》都有警策之言。李炳彦的《制胜未来的兵学智慧》从中西方兵学文化的比较中谈创新,给人以历史与哲学的启迪。国际军棋 ——制度是强军文化的钢筋。制度文化是强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不仅表现在人的思维和行为习惯上,还体现在制度上。制度是文化构架中的钢筋。刚性的有形的制度是文化表现形态之一。看一支军队的制度,就可以看出其文化。我军忠诚于党的价值观催生了党委制、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政治委员制度等;反过来,这些制度集中体现了我军官兵忠诚于党的价值观。敌对势力想搞垮军队,其中最恶毒的一手,就是攻击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制度,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钢筋去掉了,大厦越高,塌得越快,塌得越惨。《强军文化论》专栏虽然没有对此展开专题论述,但不少文章都涉及这个问题。李昆明的《高悬达摩克利斯之剑》是唯一讲法治文化的一篇,从文化上论述了法治与强军的关系,颇有见地。 强军文化所包含的丰富内容,不是列几条就能概括清楚的,但是至少上述几条是带规律性的,而规律是必须遵循而不可违背的。这些规律要靠人来遵循,而遵循这些规律就能造就用强军文化武装的人。编辑部文章说:“回顾习主席关于强军文化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字里行间都紧紧连着一个大写的‘人’:‘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又说,“强军文化支撑强军事业的根本价值,就在于为实现强军目标培养有灵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一代革命军人。”应该说,这段论述抓住了强军文化的要旨,找准了强军文化的落脚点和归宿点。物质文化要靠人来创造,非物质文化得靠人的实践体现。国际军棋 习主席关于“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的论述一经提出,全军上下莫不深受鼓舞,有人甚至忍不住欢呼起来,为啥?因为这“四有”不仅概括了新一代革命军人应该具备的整体素质,而且具有极强的针对性,甚至可以说是对被某些人扭曲了的人才标准的拨乱反正。“有本事”是对“唯文凭”“唯年龄”以及形形色色的专为某些人甚至某个人“量身定做”的标准的拨乱反正。“有血性”首次出现在军人标准中,体现了军人性格的本质特征,是对奴性文化的批判。关于如何用强军文化培养“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编辑部文章已经分别作了阐述,不再重复。这里要说的是,只有发扬战斗精神,才能真正让“四有”标准立起来,真正培养出“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 (责任编辑:国际军棋强军文化创始人张家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