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则明确地说:
不有博弈者乎?为之犹贤乎已。辞赋大者与诗同义 小者辩丽可喜。譬如女工有绮毂,音乐有郑卫,今世俗犹皆以娱悦耳目。辞赋比之,尚有仁义风谕,鸟兽草木多闻之观,贤于倡优、博弈远矣。”
围棋要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纠正人们心目中对围棋的偏见,班固的《弈旨》的意义也正于此。《弈旨》主要阐述了以下几个问题:1、辨明了博和弈的高下优劣。2、赋予了围棋深义。3、进一步认识到了围棋的功用。4、进一步总结,丰富和发展了围棋理论。班固在围棋衰落之际能如此认识围棋实在不易,他赋于围棋以哲学深度,使围棋从纯粹的游戏中脱离出来。如:
局必方正,象地则也;道必正直,神明德也;棋有白黑,阴阳分也;骈罗列布,效天文也。四象既陈,行之在人,盖王政也。成败臧否,为仁由已,危之正也。
在后世吴清源先生对围棋的认识中,也可以找到“棋有白黑,阴阳分也;骈罗列布,效天文也。”的痕迹。
除了对围棋本身的贡献以外,《弈旨》的出现令棋类文学的写作蔚成风气。可以说,《弈旨》的出现标志着围棋文学的出现。
从《弈旨》开始,围棋重新得到发展,围棋文学作品也不断产生,如李尤的《围棋铭》:
诗人幽忆,感物则思。志之空闲,玩弄游意。局为宪矩。棋法阴阳。道为经纬,方错列张。
作者把下棋看作是放松紧张精神的一种活动,看来作者对胜负并不过多地计较,后世的许多文人都持这种看法。除了这两篇外,较著名的还有马融的《围棋赋》,蔡洪的《围棋赋》等,其中蔡洪的《围棋赋》除了表明自己对围棋的看法外,更以形象的笔法描写出棋局的进程和对弈时的两种情形:
于是摅妙思,奋元筹,玩服色,尚骍驹,旋进旋退,二骑迭驱,翻翻马合,落落合敷。各啸歌以发愤,运变化以相符,乍似戏鹤之干霓,又类狡兔之绕丘。
散象乘虚之飞凫,聚类绝贯之积珠。然后枕以大罗,缮以城郭,缀以悬险,经以绝落。眇望翼舒,翱涎偌#?虽动详悉。
或临局寂然,惟棋是陈,静昧无声,潜来若神,抑舒之役,成子之贤也。
或声手俱发,喧哗噪扰,色类不定,次措无己,再衰三竭,锐气已朽,登轼望逸,其乱可取也。
三国时期韦曜所写的《博弈论》则是一篇贬抑围棋的文章,作者从玩物丧志的角度出发,认为“假令世士移博弈之力,用之于诗书,是有颜闵之志也;用之于智计,是有良平之思也;用之于资货,是有猗顿之富也;用之于射御,是有将帅之备也。”之所以有这种观点,和当时棋风盛行,天下未定的社会环境有关。
在散文类的作品中,比较重要的还有宋代张靖的《棋经十三篇》,作者模仿《孙子兵法》的结构,偏重于写围棋理论,文学性稍差,明代王思任的《弈律》,作者以游戏的笔墨写出围棋史上第一个律法,虽然其中存在不合理的地方,但语言夸张活泼,就像一篇幽默的小品文。
有关围棋的传说或历史事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围棋文学的发展,比较著名的有“烂柯”故事和谢安在淝水之战中弈棋的事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