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词应成为民族复兴的号角
——在范诗银、张晓虹诗词作品研讨会的发言
戴 旭
走进《中华诗词》杂志社,我就有一种景仰之情。这情感来自于我对古诗辞赋的喜爱,对中国传统文化本来价值始终不渝的认可,来自于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还有你们在民族精神的云端,孤独而高傲地坚守!今天是范诗银和张晓虹两位老师个人古体诗集作品研讨会。我借此机会,向在座的各位诗人,表达我的敬意!国际军棋
范诗银老师,你们熟悉,我也熟悉。但我比各位更优越,因为我认识范老师早。他的很多诗句我几十年前就在吟诵了,像“高山流水入荒村”,“满怀紫蓼对湖光”。我们晚饭后一起在龙潭湖散步,看夜月“姗姗西来又向东”。直到后来我离开范老师很多年,还时常自言自语“龙泉悬罢何所事,还有文章未读完”,不知不觉间把范老师的诗当成自己的了。
范老师的诗词,从形式上说,几乎包括了除诗经外的所有中国古代诗词类型,从风格上说,又将中国古体诗词主要的流派如田园诗、边塞诗、浪漫诗等融为一体,时而婉约,时而豪放,仿佛一部无声的交响乐。我多次劝范老师将他的诗词配上画,谱上曲。我认为那其中的意境如果有真正的丹青手可以呈现,何尝不是一副副的《富春山居图》,一曲曲的《春江花月夜》呢。
但是,细品之下,还是能够发现范诗银大校——这里我要换称谓了——他的诗词,大部分还是在边塞诗的范畴内。存在决定意识,这是由范大校的军人身份和他曾长期在塞外边关长期服役的经历决定的。他也试图描绘“小桃红”,但一转眼就望见了“霜刀冷”。在西湖,站在岳飞庙前,他感喟:声声还我河山,呼与谁听?回来后一口气写了25首的岳飞系列。血气涌笔端,化作满江红!范诗银大校用元曲的几十个曲牌写了中国军队八十年。他当国防大学中华军旅诗词研究创作院副院长,几乎马不停蹄,率领采风团去青岛海军基地,去威海卫刘公岛,去导弹英雄营,去长征路.....
我在范老师的诗词集中,不仅历览了中华诗词的博大精深,也完成了从古代戍边将士到现实卫国军人的穿越。这其中,决不仅仅是美的享受。不知道各位注意了没有,范老师的诗词,雄浑豪迈之中,隐含着一种深深的忧郁。那是一个军人没有亲历战阵的遗憾,是“丈夫三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的失落。我对此有体会。我也是双鬓染雪之人了,半生戎马,未得一战,秋风悲鸣,惆怅何似!国际军棋
(责任编辑:gjjqzj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