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参加国庆阅兵式 罗 援 《环球时报》讨论“什么是未来主流社会”的问题,我认为很有必要。未来主流社会除了应该是一个物质极大丰富、法制非常健全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激荡着阳刚之气、充斥着尚武精神的社会,更应该是一个高扬着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主旋律的英雄时代。 中国人做了几代的强国梦,现在就要在我们这一代或者我们的后代身上实现了。但是,我认为强国必须要强军,军不强,最多是一个富国,而永远也成不了一个强国。 历史证明,落后就要挨打。但是这种落后,还不是主要指的经济落后,而主要是指的制度落后、军力落后。大清帝国,经济并不落后,但屡战屡败,割地赔款,丧权辱国;新中国刚刚诞生之日,经济并不发达,但敢于与美帝国主义较量,靠的是统帅的决断和军队的忠诚与善战;俄罗斯现在经济沦为二流国家,但它的军力仍是一流国家,谁敢向它叫板!中国现在的GDP已经接近世界第二位了,但我们连国家的统一问题都没有解决,连被邻国掠夺的领土都没有收复,怎能妄自称之为强国? 军力是国家意志力、凝聚力、创新力、决策力、经济力、科技力和战斗力的综合体现。是软实力和硬实力的有机结合。军力既强调武器的作用,更强调人的作用,还强调人和武器的组合(编制体制),以及最大限度地发挥人和武器的作战效能(战略战术)。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曾有人做过一个调查,题目是“我们开国元勋身上有多少战创?”调查结果令人震撼。10大元帅,7个受过重伤;10个大将,也有7个受过重伤。军事科学院院史馆的镇馆之宝则是粟裕大将在火化时在他头颅里发现的3个弹片。我们的江山就是靠着这些先辈们流血牺牲打下来的。在现代条件下,我们更需要提倡这种尚武精神。有了现代化的武器装备,再有了尚武精神,将如虎添翼。 尚武精神和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气概应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成为我们民族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尚武并不意味着好战,尚武是为了以战止战,是为了备战慑战。近30年的和平环境,在部分军人当中滋长了和平麻痹思想,在部分民众当中滋长了泛和平主义思潮,好像什么问题都必须用和平手段来解决,使用非和平手段就大逆不道。我们要有忧患意识,要居安思危,周边并不太平,还有敌国外患,祖国尚未统一,分裂主义势力仍对我构成威胁。我们要充分认识到,战略机遇期既是经济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是国防建设的战略机遇期。如果消极守成,战略机遇期会失之交臂,变成战略高危期。 我曾对某些外国朋友讲,你们说我们是鹰派,我们不反对,因为我们是军人。军人不言战,谁再言战?军人不积极备战,留着军队干什么?《亮剑》是一部很好的电视文艺作品,一支军队、一个民族就是要有敢于亮剑、善于亮剑的精神。如果军人都变成了鸽派,老百姓花那么多钱,养着军队干什么?不如省下钱来改善民生,军队不如改名叫和平基金会。但是,我们欣赏的强硬派应该是理性的强硬派,而非莽撞的强硬派;应是在服从国家利益大局下的强硬派,而不是一味逞强的强硬派。 最近,我看到一篇报道,一个日本记者到中国某大学演讲,演讲前问在座的听众,“谁知道黄继光、邱少云?”一名大学生抢答说,“我们在座的这些人都知道这两个傻帽”。这个日本人回国后写了一篇文章《中国青年的堕落》。我想,若真有这样亵渎我们英雄的青年,那将是我们教育的悲哀。一个不崇尚英雄的民族是不会英雄辈出的。现在社会上有个不好的现象,叫做阴柔之气上升,阳刚之气下降。如果我们的舆论导向和影视指南不是弘扬尚武精神、英雄情怀、爱国情操,而是渲染娘娘腔、脂粉气,那么一旦国难临头,这个民族是没有凝聚力、战斗力和生命力的。这就是我为什么主张在主流社会教育中一定要提倡尚武精神,加强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教育的原因所在。▲(作者是中国军事科学学会副秘书长、少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