织梦CMS - 轻松建站从此开始!

国际军棋

当前位置: 国际军棋 > 战略战术 > 三十六计 >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时间:2010-12-24 16:39来源:未知 作者:国际军棋 张家来 点击:

第十六计 欲擒故纵

【计名探源】 欲擒故纵中的“擒”和“纵”,是一对矛盾,军事上,“擒”,是目的,“纵”,是方法。古人有“穷寇莫追” 说法,实际上,不是不追,而是看怎样去追。把敌人 逼急了,它只得集中全力,拚命反扑。不如暂时放松一步,使敌人丧失 警惕,斗志松懈,然后再伺机而动,歼灭敌人。 诸葛亮七擒孟获,就是军事史上一个“欲擒故纵”的绝妙战例。 蜀汉建立 之后,定下北伐大计。当时西南夷酋长孟获率十万大军侵犯蜀国。诸葛亮为了解决北伐的后顾之忧,决定亲自率兵先平孟 获。蜀军主力到达泸水( 今金 沙江)附近,诱敌出战,事先在山谷中埋下伏兵,孟获被诱入伏击圈内,兵败被擒。 按说,擒 拿敌军主帅的目的已经达到,敌军一时也不会有很强战斗力了,乘胜追击,自可大破敌军。但是诸葛亮考虑到孟获在西南夷 中威望很高,影响很大,如 果让他心悦诚服,主动请降,就能使南方真正稳定。不然的话,南方夷各个部落仍不会停止侵 扰,后方难以安定。诸葛亮决定对孟获采取“攻心”战,断然释放孟获。 孟获表示下次定能击败你,诸葛亮笑而不答。孟获 回营,拖走所有船只,据守泸水南岸,阻止蜀军渡河。诸葛亮乘敌不备,从敌人不设防的下流偷渡过河,并袭击了孟获的粮 仓。孟获暴怒,要严惩将士,激起将士的反抗,于是相约投降,趁孟获不 备,将孟获绑赴蜀营。诸葛亮见孟获仍不服,再次 释放。以后孟获又施了许多计策,都被诸葛亮识破,四次被擒,四次被释放。最后一次,诸葛亮火烧孟获的藤甲兵, 第七次 生擒孟获。终于感动了孟获,他真诚地感谢诸葛亮七次不杀之恩,暂不再反。从此,蜀国西南安定,诸葛亮才得以举兵北伐。

【原文】逼则反兵;走则减势。紧随勿迫,累其气力,消其斗志,散而后擒,兵不血刃。需,有孚,光。
  【译文】逼迫敌人,他就会拼死反击;让他逃走,他的气势就减低了。所以要紧紧地跟随,不要太过逼迫,使他的气力劳累,削弱他的斗志,等敌人分散、变弱后,再一一擒拿,不必交战……
  【按语】所谓纵者,非放之也,随之,而稍松之耳。「穷寇勿追」,亦即此意。盖不追者,非不随也,不迫之而已。武侯之七纵七擒,即纵而蹑之,故展转推进,至于不毛之地。武侯之七纵,其意在拓地,在借孟获以服诸蛮,非兵法也。若论战,则擒者不可复纵。
  【译文】所谓「纵」,不是要放跑,而要跟随,只是不要太过逼迫。「穷寇勿追」,也是这个意思。不追,不是不跟随,只是不要逼迫。诸葛亮的七次抓获又七次放跑,马上跟随对方,一路辗转,到了没有人烟的地方。诸葛亮的七次放跑,目的在于拓展疆地,在于借助孟获使蛮人臣服,但不是兵法。如果是战争,绝不可使俘虏逃跑了。
 所谓的「欲速则不达」指的就是这么一种情况。虽然已经将敌人团团围住,但是由于诸如「置之死地而后生」之类的原因,说不定反而还会因为敌人拼命反击而遭遇意想不到的损失。因此不把敌人逼迫到承受压力的极限,而是让敌人看到一线逃生的希望,诱使敌人放弃抵抗转而全力逃跑,让敌人在逃跑过程之中自己慢慢消耗慢慢混乱,然后就是选择时机,把敌人慢慢解决掉了。

 

顶一下
(1)
10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评论列表(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本站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热点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