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计 上屋抽梯
【计名探源】上屋抽梯,有一个典故。后汉末年,刘表偏爱少子刘琮,不喜欢长子刘琦。刘 琦的后母害怕刘琦得势,影响到 儿子刘琮的地位,非常嫉恨他。刘琦感到自己处在 十分危险的环境中,多次请教诸葛亮,但诸葛亮一直不肯为他出主意。有 一天,刘 琦约诸葛亮到一座高楼上饮酒,等二人正坐下饮酒之时,刘琦暗中派人拆走了楼梯。 刘琦说:“今日上不至天, 下不至地,出君之口,入琦之耳:可以赐教矣!”诸葛 亮见状,无可奈何,便给刘琦讲一个故事。春秋时期,晋献公的妃子 骊姬想谋害晋 献公的两个儿子:申生和重耳。重耳知道骊姬居心险恶,只得逃亡国外。申生为人 厚道,假尽孝心,侍奉父 王。一日,申生派人给父王送去一些好吃的东西,骊姬乘 机用有毒的食品将太子送来的食品更换了。晋献公哪里知道,准备 去吃,骊姬故意 说道,这膳食从外面送来,最好让人先尝尝看。于是命左右侍从尝一尝,刚刚尝一 点,侍从倒地而死。晋 献公大怒,大骂申生不孝,阴谋弑父夺位,决定要杀申生。 申生闻讯,也不作申辩,自刎身亡。诸葛亮对刘琦说:“申生在 内而亡,重耳在外 而安。”刘琦马上领会了诸葛亮的意图,立即上表请求派往江夏(今湖北武昌西), 避开了后母,终于免 遭陷害。 刘琦引诱诸葛亮“上屋”,是为了求他指点,“抽梯”,是断其后路,也就是 打消诸葛亮的顾虑。 此计用在军事 上,是指利用小利引诱敌人,然后截断敌人援兵,以便将敌围歼 的谋略。这种诱敌之计,自有其高明之处。敌人一般不是那 么容易上当的,所以, 你应该先给它安放好“梯子”,也就是故意给以方便。等敌人“上楼”,也就是进 入已布好的“口 袋”之后即可拆掉“梯子”,围歼敌人。 安放梯子,有很大学问,对性贪之敌,则以利诱之;对情骄之敌,则以示我方 之 弱以惑之;对莽撞无谋之敌,则设下埋仗以使其中计。总之,要根据情况,巧妙 地安放梯子,致敌中计。 《孙子兵法》中 最早出现“去梯”之说。《孙子?九地篇》:“帅兴之期,如 登高而去其梯。”这句话的意思是把自己的队伍置于有进无退 之地,破斧沉舟,迫 使士兵同敌人决一死战。 如果将上面两层意思结合起来运用,真是相当厉害的谋略。
【原文】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遇毒,位不当也。
【译文】假装提供便利,唆使敌人前来,切断他的救援,置其于死地。......
【按语】唆者,利使之也。利使之而不先为之便,或犹且不行。故抽梯之局,须先置梯,或示之梯。如:慕容垂、姚苌诸人怂秦苻坚侵晋,以乘机自起。
【译文】唆使,要用利益引诱。就算有利可图,但不提供便利,敌人还是可能不上钩。所以抽梯的局面,必须先放置楼梯,或者指示出楼梯所在。如:慕容垂、姚苌等人劝诱苻坚攻打晋国,自己趁机造反。
步骤很重要,第一步是唆使和引诱,接下来就是断掉敌方的后援,最后就是置之于死地了。看起来是很简单和阴险,但是,根本上来说就是要利用敌人的心理。毕竟要做到第一步才有机会进行接下来的行动的。杨说得好:最好的陷阱无非是两种,其一是在陷阱口上面放上金币,其二是让敌人觉得只有一条路可走。要做到这两者之一,正确的把握敌方的心理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