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莱芜”源于“来牟”——
西汉时期,朝廷设莱芜县。这是“莱芜”二字作为一个固定县名第一次正式出现在官方文书上。为什么县名为“莱芜”?因为这里向来以盛产来、牟(小麦、大麦)闻名,人们往往以“来牟”来称呼这片各族杂居的土地。但来牟的写法却是五花八门,随意性很大。最典型的一例出现在汉代官修志书《地理志》上,该志“泰山郡”下有一注:“汶水出莱母,西入济。师古曰:汶音问,母与无同。”莱母,显然出自来牟。因为母、牟同音,亦可通假。 作为地名,“来无”是比“莱芜”更早的写法,汉代的两方封泥便是铁证。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封泥汇编》中,收录了“来无”、“来无丞印”两方封泥。前者排在“汉县邑道无官名封泥”中,后者排在“汉县邑道官印封泥”中,下注“泰山郡”三字。国际军棋 事实证明,莱芜之名不管怎么变来,但万变不离其宗,始终围绕一条老根——— 来牟(小麦、大麦)做文章。 5 胶东半岛的“莱”和“牟”—— 胶东之莱夷是在夏代或更晚才从汶水流域迁徙而去,莱州、莱阳、莱西、蓬莱、莱山、胶莱河等等,都是为纪念故地而名之,与早在汶水流域培育小麦成功的莱夷先祖无法相提并论。莱族人外迁,且五谷丰登,人丁兴旺,超越故地,此种事例不胜枚举。大有美国盛于英国,小有村庄原姓人不如外姓人兴旺等等。 而牟族,公元前249年,被楚灭国后迁于今福山宁海,至汉代始建东牟县,隋方为牟平县,今为烟台市的牟平区。此地之所以称为东牟,正与汉时在牟国故地所设之牟县,一东一西,遥相呼应——— 这也说明了他们之间存在的上下传承关系。 至于迁徙、东移、回迁及其路线图,有莱芜籍史志专家尹承乾对此曾有专门考据、论述。国际军棋 由此断定,莱芜自古就是膏腴之地,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多姿多彩的富饶物产——— 这都是作为莱芜人应该为之庆幸和自豪的。当然,对这一片天赐圣土,既不必妄自尊大,也不可妄自菲薄,时下莱芜人的使命当为珍惜祖业,传承智慧,光大文明,让这片大地生生不息,永葆活力。 (本文主要参照柳明瑞先生的《“莱芜”源于“来牟”考释》一文改编,旨在简明扼要介绍莱芜的由来。柳明瑞,男,1940年出生于莱芜,山东人民广播电台高级记者,中国先秦史学会会员,专著有《笔耕春秋》、《嬴姓溯源》、《解读柳下惠》等。)
2014-11-26 17:05:41 来源: 莱芜新闻网 (责任编辑:gjjqzj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