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中国国产歼-20隐形战机在新年后开始飞行试验 本报特约韩语编译 王清军 不久前,俄罗斯首次提出将在其未来航母上配备基于T-50的重型舰载隐形战机,相比之下,美国的下一代舰载机,则为轻型隐身战机F-35以及无人隐身战机。韩国军事网站《高丽海军论坛》2月22日发表文章说,作为俄罗斯近邻、当今世界头号新兴航母国家的中国,可能会借鉴俄罗斯的设想,使其航母在面对美国同类装备时取得不对称优势。 昔日,以F-18战机取代F-4舰载机为标志,美国海军舰载机完成了由第二代向第三代的升级。因此,无论第四代战机即隐形战机现阶段存在怎样的技术困难,未来,其舰载型取代现役的第三代舰载机都是必然的发展趋势。但仅就目前的技术条件与装备现状而言,开发隐形舰载机尚面临环境与技术兼容方面的瓶颈。 首先的一个问题是,隐身涂层能否适应高湿高盐环境。 F-22的隐身涂层曾在研发过程中出现过严重问题。在F-22战机进行某些高机动飞行,或者使用时间相对较长时,铁基的隐身涂层多次出现脱落现象。此种缺陷不仅会使战机隐身性能受损,同时,飞溅的隐身涂层,更有可能对自身或同伴战机的飞行构成严重威胁。另外,舰载机的使用环境,相比空军战机要苛刻得多:不仅要进行超负荷的频繁起降,同时,海上高湿高盐的环境,对任何战机都是相当严峻的考验。以俄制苏-33舰载机为例,在改装过程中,仅添加防腐涂层、密闭并防腐处理蒙皮接缝一项,就使其相比空军苏-27战机增重200kg。尽管经过细致改造,苏-33战机秉承了俄制装备一贯的耐用性优势,但其大故障间隔仍为300小时,远不及空军型苏-27战机的750小时。而其中相当一部分故障,都是由蒙皮腐蚀造成的内部设备短路造成的。因此,至少在现阶段,在可维护方面远不及传统战机的隐身战机,其隐身涂层能否适应海上的高湿高盐环境,将成为决定其能否上舰的重要因素。 第二个问题是,隐身结构能否适应上舰结构改装。 现阶段,隐身战机获得隐身性能,主要依靠隐身外形与隐身涂层。这两者除了要保证技术的可靠性之外,更重要的一点是,必须保证外形上的平整。众所周知,舰载机出于节省甲板、机库面积的考虑,其主翼均采用折叠结构,有些舰载机甚至在水平尾翼上也采用了类似结构。因此,从隐身的角度上讲,能否保证由主翼折叠结构而造成的巨大缝隙能够在飞行中完全闭合,就成为考量隐形舰载战机能否保持其隐身性能的重要标准。为应对此类开口,目前均采用锯齿型结构,希望借此折射雷达波,但将该结构应用到长达数米的主翼折叠接缝上,无疑存在巨大技术考验。因此,传统的平直接缝结构仍将被延续,但如何解决由此引发的与隐身结构上的冲突,将成为衡量隐形战机能否上舰的又一个重要标准。 第三个问题是,隐身战机能否适应传统装备环境。 众所周知,尽管“隐形战机”几乎已经成为第四代战机的统称,但对第四代战机而言,“隐身性能”仅仅是其获得战术优势的组成部分之一。包括超音速巡航能力在内的其他性能,不仅使其战力较之传统装备获得了明显提升,也使其装备、使用环境,相比传统装备产生了明显差别。但问题在于,就目前的情况看,任何一个在研第四代战机的国家,均没有能力在短时间内以第四代战机全面替换传统装备。因此,至少在未来的航母上,必然出现新老装备混装的现象,作为飞行平台与智慧中枢的航母,也不可能因部分全新战机的到来,而全面升级、改变其原有设备。这无疑将导致与数量更加众多的传统装备之间的沟通障碍。目前,第四代战机在这方面确实存在严重瓶颈。F-22在试验过程中,曾出现战机间根本无法通话、战机与预警机之间无法进行作战信息交流、战机与地面指挥机构难以进行信息互换等严重的兼容性问题。因此,第四代战机的舰载型,能否在相对传统的环境中,与传统的装备以及装备环境达成兼容,将极大影响隐形战机的舰载型正常发挥其应有战力。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