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计 假道伐虢
【计名探源】 假道伐虢:假道,是借路的意思。语出《左传?僖公二年》:“晋荀息请以屈 产之乘,与垂棘之壁,假道于 虞以灭虢。” 处在敌我两大国中间的小国,当受到敌方武力胁迫时,某方常以出兵援助的姿 态,把力量渗透进去。当然, 对处在夹缝中的小国,只用甜言蜜语是不会取得它的 信任的,一方往往以“保护”为名,迅速进军,控制其局势,使其丧失 自主权。再 乘机突然袭击,就可轻而易举地取得胜利。 春秋时期,晋国想吞并邻近的两个小国:虞和虢。这两个国家之间 关系不错。 晋如袭虞,虢会出兵救援;晋若攻虢,虞也会出兵相助。大臣荀息向晋献公献上一 计。他说,要想攻占这两个 国家,必须要离间他们,使他们互不支持。虞国的国君 贪得无厌,我们正可以投其所好。他建立晋献公拿出心爱的两件宝 物,屈产良马和 垂棘之壁,送给虞公。献公哪里舍得?荀息说:大王放心,只不过让他暂时保管罢 了,等灭了虞国,一切 不都又回到你的手中了吧?献公依计而行。虞公得到良马美 壁,高兴得嘴都合不扰。 晋国故意在晋、虢边境制造事端,找 到了伐虢的借口。晋国要求虞国借道让晋 国伐虢,虞公得到了晋国的好处,只得答应。虞国大臣宫子奇再三劝说虞公,这件 事办不得的。虞虢两国,唇齿相依,虢国一亡,唇亡齿寒,晋国是不会放过虞国的, 虞公却说,交一个弱朋友去得罪一个强 有力的朋友,那才是傻瓜哩! 晋大军通过虞国道路,攻打虢国,很快就取得了胜利。班师回国时,把劫夺的 财产分了许多 送给虞公。虞公更是大喜过望。晋军大将里克,这时装病,称不能带 兵回国,暂时把部队驻扎在虞国京城附近。虞公毫不怀 疑。几天之后,晋献公亲率 大军前去,虞公出城相迎。献公约虞公前去打猎。不一会儿,只见京城中起火,虞 公赶到城外 时,京城已被晋军里应外合强占了。就这样,晋国又轻而易举地灭了虞 国。
【原文】两大之间,敌胁以从,我假以势。困,有言不信。
【译文】处于敌我两个大国之间的一个小国家,受到敌人的威胁,我方立即答应救援,趁机出兵扩张势力。......
【按语】假地用兵之举,非巧言可诳,必其势不受—方之胁从,则将受双方之夹击。如此境况之际,敌必迫之以威,我则诳之以不害,利其幸存之心,速得全势。彼将不能自阵,故不战而灭之矣。
如:晋侯假道于虞以伐虢(音国),晋灭虢,虢公丑奔京师,师还,袭虞灭之。
【译文】借道采取军事行动,不是巧妙的言辞可以欺骗的,形势必然是这个小国不是受到一个强国的威胁,就会受到两方的夹击。在这种情况之下,敌人必定用武力来逼迫他,而我则假装许诺不加害他,利用他侥幸生存的心理,快速地控制局势。他将不能自己稳住阵脚,所以我不用交战就可以吞并他。
比如晋侯向虞国借道去消灭虢国,消灭虢国后,虢公丑逃跑到京师去了。晋国的军队回到虞国驻扎,趁虞国没有防备,发动突然袭击,吞并了虞国。
巧妙的利用当时的形势,或许可以做到兵不血刃而夺人之国。关键是在于对方相信我方,因此能够配合我方的行动。至于对方为何会相信我方,或许是因为存在侥幸的心理,或许是因为看起来比另一方更为可K的缘故。但是,这种心态,事实上应该特别的小心。对于敌人怀有「万一……就好了」的想法是不负责任的。这样子只会给敌人可乘之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