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美国一直鼓噪“中国的发展会对南亚、东南亚和东亚国家构成威胁”,并拉拢甚至胁迫一些中国的邻国来围堵中国。本次中印“握手”,则是中国在用实际行动打破美国对中国构筑的C形包围圈,让亚洲邻居感到中国很友好、谦虚,让美国的“中国威胁论”无立足之地。
美国总统奥巴马前不久访问印度时大秀舞技,似乎暗示着美国和印度“共舞”,以实现其“联印制华”的战略,与此同时,100亿美元的单子拉近了美印的经济、军事关系。让印度作为美国的大市场,并且向印度推销100亿美元的“美国货”。而萨科奇在访问印度时也签了200亿美元的大单,并且为了和夫人浪漫一把而突访泰姬陵。
这两位欧美元首的访问,给人的感觉是印度和西方其乐融融。但温家宝的行程安排,相比之下,就显得比较严肃。就是说,印度对中国的信任感有限,仍在相互打量。温家宝到圣雄甘地墓前献花圈,不仅表明中国在处理印度的关系上,与西方有区别,也表明中国在调整对亚洲邻国的外交姿态,其中的含义十分丰富。
圣雄甘地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就是以和平方式赢得国家独立,与西方保持适当距离,温总理拜谒甘地墓,表明中国坚守和平发展理念,同时也表明不会屈服于西方国家提出的许多无礼要求。敬献花圈,姿态是谦恭的,也似乎表明中国在对待亚洲邻国时,会更平等、更谦虚,目的是要破美国鼓噪的中国威胁论。
美国眼红
美国《洛杉矶时报》报道说,温家宝此次访印在声势上超过了美国总统奥巴马不久前对印度的访问。有400 名中国企业家随同温家宝访印,而不久前陪同奥巴马访问印度的美国企业家只有250人;温家宝此次访印令中印两国签署了价值160亿美元的贸易协议,而奥巴马访印时,美印两国只签署了价值100亿美元的贸易协议。
论及经贸问题,美国和法国此前都是从印度得到订单,相当于向印度要钱,而中国签署的160亿经贸合同等于是给印度送钱。
现在的印度就像15年前的中国,很多国家的大公司都在积极进入印度市场。印度有12亿人口,正在快速发展中,金融业和通信业的潜力可观,到2050年,印度将成世界第一大人口国。相对欧美比较严格的市场准入,印度比较宽松,是中国制造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比较理想的市场,中印虽同为发展中国家,但两者却有着明显的互补性,存在着共赢的巨大可能。
美国《纽约时报》认为,中印贸易逆差在拉大,中国本次“送钱”可以平衡两国的贸易关系,因为许多国家间的冲突都是因为贸易不平衡引起的。
英国《卫报》认为,中印同为亚洲国家,同为新兴经济体,人口数量众多,两国若携起手来会改变世界经济版图。中印通过经贸合作会减少摩擦,增加互信。现在印度和日本、韩国、越南都在加强军事合作,中国必须通过经贸来把印度“拉回来一点”。
而《华尔街日报》则表示,中国和印度签订贸易大单,在感受到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同时,美国也只能眼看着中国与印度越走越近。
作为两个有着重要影响的大国,中印关系长期以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则千方百计寻找机会,在中印之间挑拨离间,美国的“联印制华”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此次中印关系的改善无异于在美国的“C形包围圈”上撕开了一个口子,让美国人很是担心。
利益与分歧
《印度日报》最近报道,在看待未来中印关系时,确立双方利益的分歧点和交汇点是很有必要的。站在印度的立场,若把印度的外交领域分成三个同心圆:南亚、亚洲和全球,那么,中印关系的分歧点主要是在亚洲事务这一层面。在南亚,给印度造成麻烦的主要是巴基斯坦,虽然中巴关系紧密,但这不是问题的根本所在;而在全球领域,中印的合作远超过分歧。
从现在来看,中印在亚洲稳定以及印度洋的海洋安全等问题上,共同点还要多于不同点。另外,中国在某种程度上也很担心印度向美国靠拢。同样,印度对国际上流行的“中美共治”的G2概念也深感不安。
所以,中印必须致力于沟通和解决这些问题。印度应让中国明白,印度希望同时与美国和中国保持良好关系,印美关系和中印关系并不是互相排斥的;其次,中印必须在亚洲安全问题上紧密合作,不能推卸责任。
《印度日报》认为,中印之间虽然存在分歧,包括领土争端,但是在更广泛的领域加强合作,是冲淡这些争端的最好办法。